李群机器人在10月15日,李群自动化宣布获得近亿元C轮融资。此次融资由约克金融集团领投,天鹰资本跟投。
这是老师李群自成立发展以来的第三次企业融资。前两次进行融资分别是: 2015年4月获得中国红杉投资资本、明势资本3000万元A轮; 2016年4月获得赛富基金领投数千万美元B轮。
说到李群自动化,人们不禁将其与大疆的创新进行比较。王涛(DJI Innovation 的创始人)和史金波(Lie group Automation 的创始人)都是李泽祥(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顾氏高科技和 DJI 科技的创始人)的学生。他们的老师也在两家公司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李李群动化和大疆创新由于产业不同,最终走上了不同的发展轨迹。
从零开始创新,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市场——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并成为巨头。李群自动化进军工业机器人市场。这个市场里有许多小山。2013年10月,两年前成立的李群研发出世界上第一台驱动和控制一体化的并联机器人。李群找到了自己,开始在机器人市场突围,寻找自己的定位。截至目前,利群自动化拥有全系列工业机器人。2017年订单量近1亿元。收入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
七年过去了,李李群大的优势是技术实力。和 Dji 一样,它拥有世界一流的运动控制技术,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苹果顶级供应商的产品线,如镜头技术和春兴精工。但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迟建新表示,李李群大的弱点是“应用领域相对集中,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明石资本家黄明明认为,工业化和商业化是李李群要改进的地方。
作为后起之秀,李群自动在官网上写下了自己的目标(成为世界级轻量级机器人的领导者)。但障碍是漫长的,史金波告诉IDark Horse & &B2B Circle,“现在,许多客户仍然更愿意信任外国机器人。李群正面对抗国外机器人。我们必须证明自己,开拓市场,与外国品牌竞争。我们走在国产品牌前列。"
迷茫学生军
2011年3月,李泽祥、史金波和于春华筹集了近90万元,创建了李李群动化系统。
在某种程度上,立群自动化的成立可以看作是李泽湘、石金波、余春花等人的共识。他们看到了局面——国内制造业处于上不去下不来的局面;德国、日本、美国的制造业比国内制造业更有技术优势;东南亚国家制造成本更低,更有价格优势。
他们可以认为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需要进行大量工业机器人参与其中。未来4到5年,中国传统工业机器人将出现问题爆发期。石金博告诉记者,这几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经济每年以20-25%的速度快速增长,成为一个世界最大的机器人系统需求国。
李群机器人的初始切入点是系统集成。当时,李李群创始团队与外国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有着“深厚的关系”。该公司看到了机器人行业系统集成的巨大机遇。李李群团队还发现,国外机器人的许多功能无法满足国内企业的具体需求。
2011年6月,经过李泽翔的推荐,李群收到了苹果公司的订单,赚取了他的第一桶金--100万元。“苹果的项目很成功,每个人都想兴高采烈地做点什么,但结果适得其反。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李群都沉默了。这期间,我们也完成了一些小事,也有一些没有做的。"
李李群团队是一支“学生军”,刚从海外大学毕业。他们没有技术积累,没有客户关系,“穷二白”互相进入了各个方面要求极高的市场。面对工业自动化,他们感到“太大了”。甚至在工业自动化中进行系统集成也是“太大”了。“面对竞争,你的差异在哪里?你不能放弃你的双手,说我有一个高学历。“
现在来看,那是一个迷茫困惑的阶段。史金波表示,作为一个公司,必须有一个可以不断积累和完善的产品体系、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但李群从2011年到2013年初,在这些方面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
“困惑并不意味着无所事事。就是感觉你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你不能做很多事情,”石津波说。
向DJI学习?我也不能。”DJI的产业是一个To C产业,再造一个航模市场,把它变成一个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就像苹果手机一样,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获得了自己的商机。“她认为,李群处于一个成熟的市场,这个市场的参与者太多了,包括很多“超级巨头”,比如国外的“四大家族”,国内的“四小龙”。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场景。
“你想,团队进行集结在一起,所做的事没有我们太多的进展,自然有一些中国人在社会心理上面会有一些学生疑问。”导火索很快来了。2012年,李群自动化与深圳作为一家企业生产商通过合作,主攻手机触摸屏自动化覆膜设备。由于我国缺乏有效市场需求调研,产品可以不受欢迎,订单寥寥无几。
这群“学生兵”感受到了市场的寒意。更让他们沮丧的是,两位核心创始人选择离开。于春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公司是否会因此而分拆。"
公司没有离开,一年后,自主研发的产品阿波罗系列机器人依然在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大放异彩。
李群机器人阿波罗机器人
确定方向
变化,是因为给“散乱局”注入了新的变数。
当时,史金波主动站出来担任总经理。说服其他杰出弟子加入李集团的李亦建议李集团邀请他的老朋友,一位拥有超过30年机器人技术经验的台湾人,担任公司的首席技术官。
沙奇告诉IDark Horse & &B2B Circle,2013年初,在李泽湘的邀请下,他去了东莞,见到了李群自动化和石金波的团队。他的第一印象是“这个团队太年轻了”。
了解到李群正在我们做的一些事情后,他告诉李群:第一,只做集成,无法进行掌握学生真正发展核心的技术。第二,做系统可以集成,不能只做一个教育行业。因为中国这个社会行业垮了,李群也会受到影响牵连。“一定要脚跨两三个不同行业。当然,公司起来了后,你就不能再脚踏两三个部分行业了。第一反应时间立脚,最重要。”
在六个月的时间里,沙琪也从最初的帮助变成了兼职(兼职) ,六个月后又变成了全职(全职)。Saki 告诉研究小组,李李群来五年至关重要,是建立基金会的前五年。李群,喜欢四大洋国,喜欢国内四大龙,以弥补东西的不足。“我们正试图确定行业关注点在哪里,以及需要与哪种产品合作。”
了解更多李群机器人